嬰兒期:主要是發生在兩個月到兩歲間,大部份在頭部、臉或頸部呈泛紅,濕疹樣變化,有時搔抓太過份而小水泡或浸透液,慢慢變成痂皮。
幼兒期:皮疹分佈較廣,遍及身體,四肢伸側,臂彎,膝蓋窩等皮膚皺折,此時紅斑不明顯,水泡較少,以丘疹為主,但由於長期搔抓,會逐漸出現苔癬化,如果嚴重時會感染細菌,真菌或病毒。
成人期:由進入青春期至二十多歲左右,病人的面部,頸部或有些許濕疹,但四肢屈側或手足關節等皮膚表面卻變得厚,粗糙或變硬。其他皮膚表徵包括毛囊角化,白色糠疹,眼臉色澤加深,掌紋變複雜。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長期癢感影響睡眠,而使性情不穩定,脾氣暴燥,眼球也出現不同程度的異位性白內障。
由於皮膚受到長期搔抓,受傷的機會更多,因此也就容易受到細胞、真菌及濾過性病毒感染。一旦受到某些濾過性病毒感染,例如牛痘、庖疹、傳染性濕疣症等,將會迅速蔓延,治療比較困難。又由於病人需常用不同濃度的外用類固醇,也會增加真菌感染的機會。
異位性皮膚炎的確實病因未明確,可能與免疫系統有關,且常常與氣喘,過敏性鼻炎或蕁麻疹等疾病同時發
在同一家族中,因為遺傳得到過敏體質是其中一個原因。這些患者,會對很多過敏原包括食物,花粉,動物毛髮來產生陽性反應,他們血液中免疫球蛋白 E 濃度及嗜紅性白血球都全比正常人升高。天氣及濕度的改變,接觸到毛料、綿羊油、油脂類、清潔劑等會使病情惡化。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一般來說是比較困難,主要是造成的原因太多,且不太清楚。治療主要的目的是減經症狀,使病患有一個正常舒適的生活環境。而止癢就是主要的目標,所以先了解造成病情惡化的各種原因,逐一去改善或避免它,比如家中不能養貓狗,兔子等動物,不要舖地毯或儘量清除家中或辦公室的灰塵雜物。注意室內的溫度及濕度適中,也不能玩羽毛填充玩具,減少激烈運動,且儘量穿著純棉衣物,床單、枕頭套、被單、毛巾亦要常常清洗,晾曬在陽光下。
洗完澡不妨浸泡含有煤焦油的藥水, 15-20 分鐘,可止癢及減少皮屑。外用皮質類固醇,只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合病患的種類及濃度,都是非常安全。千萬不要擅自購買成藥,用別人建議的偏方,這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適量的抗組織胺或鎮靜劑的使用會減輕病人的癢感及控制激動的情緒,有良好睡眠,會使病情改善。
食物的控制會有很大的幫助,少吃牛奶、蛋、海鮮、醃的、燻的、罐頭的食物,含人工色素的果汁、糖果、竹筍、香茹等都不可多吃。
異位性皮膚炎雖是一種複雜又麻煩惱人的疾病,但只要家長、病人、醫生能充份溝通,信賴,配合適當的藥物控制,利用過敏原的檢查找出過敏原,避免接觸小動物,常常保持居家環境清潔乾淨,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選擇合適的醫療機構進行手術至關重要。我們由擁有多年經驗的黃健勇院長領導,團隊技術精湛、經驗豐富,能夠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採用最先進的技術與設備,用心的服務贏得了眾多患者的好評,證明我們卓越的服務品質。